今天是
站群导航

主站

幼儿园

小学

中学

特殊教育

少年宫

手机版
设为首页 | 统一身份认证 |
您的位置:首页 >澄心后勤>卫生保健>详细内容

卫生保健

预防传染病,健康伴我行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2-24 18:00:13 浏览次数: 【字体:



新春伊始,万物复苏,然而气温依旧寒冷,目前依然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期。加之已经开学,在教室中聚集学习又为呼吸道传染病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为了做好常见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为了您和孩子的身体健康,让我们共同学习传染病防控知识,科学防范,一起守护孩子健康。


各位家长们好:

春季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诺如、水痘、腮腺炎等。为了确保孩子的安全,我校除了做好师生的宣传教育、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认真做好开窗通风、校园清洁消毒外,也希望各位家长做到以下几点:1.每天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特别是感冒发烧、咳嗽、头痛、乏力、出疹、嘴巴肿痛等现象,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如确诊为传染病,及时与班主任联系,切不可隐瞒。2.如孩子被医院确诊患传染病,则必须离校就医,病愈返校复课的条件是要携带大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具的复课证明方可正常入校,以确保其他学生的安全。3.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证充足睡眠,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加机体免疫能力,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5.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水痘、风疹等多种呼吸道传染病可以通过接种相应疫苗来预防,可带孩子到当地社区卫生院接种。6,发热学生要至少退热后48小时,症状消失才能复课。孩子是祖国和家庭的未来,让我们共同携手撑起孩子安全健康的一片天!

春季传染病我知道:

春季是多种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当春季来临时,人体内环境很难与外界环境相适应,免疫力相对低下,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趁机而入、侵袭身体,特别容易引起流感、麻疹、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等传染性疾病的流行,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直接接触等传播途径。


新冠病毒


2023 年1月8日,我国正式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新型冠状病毒以发热、干咳、乏力等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重症病例多在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还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被感染。


诺如病毒


冬春季是诺如病毒等病毒性感染性腹泻的高发季节,极易通过粪口途径或间接接触被呕吐物、排泄物污染的环境及气溶胶传播,除此可经食物和水传播,常引起学校等集体单位暴发。


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儿童,极易在学校内引起聚集发病。疾病分类主要有甲、乙、丙型流感,我国主要是甲型流行。


水痘


冬春季节多发,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传播途径较为广泛,主要经飞沫或接触传播,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用具传播。水痘症状分为前驱期(畏寒、发热、头痛、乏力、咽痛、咳嗽、食欲下降、全身不适等症状)和出疹期(出现红色斑疹、丘疹、疱疹)两种。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与接触传播。典型症状为腮腺肿胀、疼痛、发热等。该病好发于儿童青少年、免疫力低下者及未接种疫苗者,冬春季高发。

图片


接种疫苗


新冠病毒以及常见传染病一般都有疫苗,及时接种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手段。请大家应接尽接,保护自己。


卫生习惯


勤洗手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提倡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就餐前或接触污染环境后要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减少出行


在新冠病毒和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减少可能与患病人群接触的机会,尽量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佩戴口罩


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及时佩戴口罩,正确佩戴口罩,有效避免传染病的传播。

一旦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让他在家休息。在公共场所要佩戴口罩,避免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员。如症状较重,应尽早前往医院就诊,以及时获得有效治疗。


房间通风


保持家庭和班级环境清洁和良好通风状态。每天三次,每次在半小时以上。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让我们家校携手,共同努力,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