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站群导航

主站

幼儿园

小学

中学

特殊教育

少年宫

手机版
设为首页 | 统一身份认证 |
您的位置:首页 >澄心教师>青年学院>详细内容

青年学院

【澄苑研修】好书分享:《种子课》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2-15 09:39:50 浏览次数: 【字体:

0158210cf8b24c14a1dadedc0112afb7.jpg

作为一名教龄尚浅的数学教师,我深知自己在专业素养上的不足。而最近我接触到了俞正强老师的《种子课》一书,书中写到的一些教学建议,就是我自己本身教学中存在的困惑之处,看了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非常适合一线的年轻老师学习。

而书中提到的以下观念,对我影响颇深。

一、小学数学如何育人

如果学科可以育人,那么此学科的育人效果一定是另一学科不可替代的,或者说,该学科一定是有其他学科所不同的核心价值。数学课也有育人的理念和道理,每一个板块呈螺旋式上升,如果参透了其中的联系,自然不会觉得难教。

“确定位置”为例。小学大约分为四个阶段的内容:用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来描述位置,用东西南北来描述位置,用数对来描述位置,用方向+角度+距离来描述位置。确定位置的格式基本可以描述为:谁,用什么工具,描述谁的位置。

数学这门学科,一直组织学生经历“我—我们—对方—第三方”这样完整的角色体验与思维方式的改变过程。如果每个孩子的思维方式,都能在“我”“我们”“对方”和“第三方”之间自由往返,那么每个孩子就会成长得比较理性、平和而有力量。

二、小学生课堂学习的逻辑起点与现实起点

学习的逻辑起点,是指学生按照教材的学习进度,应该具有的知识准备。学习的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具备的多于教材所提供的的知识准备。

以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这一学习内容的逻辑起点是整数,因此教材从分饼开始学习,半个无法用“1”来表示,于是学习分数,这是教材提供的逻辑起点。然而事实上,学生从来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有不少学生在二年级下学期已经能认识二分之一,但理解程度根据学生接触程度的不同而差别巨大。

有时教师在课上会发现一些学生在老师刚开了一个头时,就把后面的知识说出来,结果被教师指责为破坏纪律。久而久之,学生即使懂了,也只有老老实实地跟着教师重复那个过程。“跟着重复”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也挫伤了学生们从更多学习资源获取知识的兴趣。

书中提到,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对策之一就是选择好学生们学习的现实起点,让学生展示他们已有的知识,这种知识展现对学生来说是激动人心的。而老师的任务,则是透过学生所反映的知识,抓住本知识内容的核心问题,再以问题的形式要求学生们继续研究,给予解决。面对问题,起点高或低的学生都会争先恐后地加入研究行列,因为他们愿意享受这种因学习而带来的被重视的快乐。

c160d131e19548ba988990df43570cea.jpg

三、教书是良心的职业

教学本质上是一种师生之间的关系,教书本质上有两种最基本的类型:第一类是把学生的理解改造成我们的理解,第二类是让我们的理解成为孩子们的理解。但不论如何,改造的前提是让学生成为我们的朋友,灌输的前提是学生爱我们。

教书表面上是我们怎么上课,但骨子里是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在低年级,孩子天生会爱老师。到了三四年级,教师就要拿点真功夫出来让孩子崇拜你,这样的爱才会持久,那就需要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拓深专业素养。

书中提到一个案例:作者工作的第三年,有个学生说:“老师,我总说你很好。爸爸问我老师好在哪里?我想了一个晚上都想不出来,我现在想问你几个问题。”你有没有带病上课?你有没有备课到深夜?你有没有把我们留下补课到天黑?作者的回答都是没有。但小家伙说:“你看所有的好你都没有。”然后头一低,自言自语:“我怎么就觉得你好呢?”作者把这瞬间称为“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读到这里,我已经明白:让学生“友”我们,让学生爱我们;让我们值得学生“友”我们,让我们值得学生爱我们。有了这些,教学就会成为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情。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