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站群导航

主站

幼儿园

小学

中学

特殊教育

少年宫

手机版
设为首页 | 统一身份认证 |
您的位置:首页 >澄心教师>青年学院>详细内容

青年学院

【澄苑研修】研课磨课促进步 且行且思共成长——“语路拾光”团队三月磨课小记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4-12 13:36:14 浏览次数: 【字体:

  “行人莫道春来早,又是乘风远济时”。为提升青年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促进团队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附属实验小学解自忠校长亲自指导“语路拾光”团队开展3月份磨课活动。三月份团队磨课主题是“小古文教学”,分两个学段开展,竺丽萍、王静老师执教四年级下册课文《囊萤夜读》;吴佳、柏询、许梦洁、蔡焱林老师执教二年级下册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后,解校长带领团队教师们从教学各方面认真研讨,发现课堂中的闪光点,反思需要改进之处。

9ec7677eed584380ab8b2b82caf81d4a.jpg

《囊萤夜读》教学反思 王静

《囊萤夜读》是一篇文言文,在词语、句式等方面跟现代文差别较大。四年级学生虽然之前已经学习了几篇,但对文言文的学习依旧有些陌生,能做到正确地停顿、流利地朗读,甚至读出些韵味来已经实属不易。

基于之前文言文教学的经验,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是很清晰的:读准字音—读对停顿—理解意思—感受人物—尝试背诵。在一开始试上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理解意思上,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朗读时就磕磕巴巴,理解起来就更是困难重重。认真分析学情后,我将指导朗读作为前半节课的重点,尤其是读好停顿,也有利于后面理解意思。指导时,我尤其关注范读课文,教师读得抑扬顿挫,流畅自如,能够起到感染学生的作用,让学生在模仿的时候注意停顿准确。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意思也显得水到渠成。在教学时,秉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想法,注意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学习文言文,帮助理解意思,其中尤其关注本课体现的新方法:组词。学生理解时,摒弃了逐字逐句地对译教学,而是鼓励学生用自己话说说对文言文的理解,在故事情节中感受车胤勤奋好学的品质。

指导背诵也是在课堂落实的一项内容。为此,我创设了多个情境,在拓展课外知识的同时,渗透背诵方法,提供展示平台,激发背诵的积极性。

整节课下来,整体层次清晰,基本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1.课堂不仅有知识的传授,还要有方法的渗透。本节课对于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指导还需更加细致,可以不断追问学生使用什么方法理解意思,在孙康映雪读书的拓展环节,也引导学生用这些方法完成意思的理解,真正做到学以致用;2.课堂要注意评判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清晰知道自己回答是否正确,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不要含糊其辞;3.关注一些细节之处,如“组词”方法在板书时的突出强调、配乐等学生入情入境、德育内容的渗透等。

e9280e8321cb47d7b0f37131d7c209da.jpg

《囊萤夜读》教学反思  竺丽萍

《囊萤夜读》讲的是晋朝一个名叫车胤的人勤奋好学,利用萤火来照明读书的故事。故事浅显易懂,给人的教育意义却十分深刻。文言文离我们的生活较远,教法可能和现代文教法有所不同,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尝试从以几个方面来做。

1.复诵读必有得

文的诵读当从出文言文的声韵节奏着手。初读课文时,我给了学生这样的学习要求: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读正确、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再通过范读、听读、跟读、引读、自由练读、齐读等方式,使学生逐步恰当处理长句的适当停顿。后在学生读正确的基础上,指导孩子们读得有声有色。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教学就应该坚持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采取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体味文中之情,读中想象文中之景,读中感悟文中之道,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熏陶。

2.词语理解需得法

要学好文言文,提高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词语是关键。本堂课,我重点传授给孩子们运用组词、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基本方法,理解常用的文言词语。

总之,要想教好文言文,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选择科学精致的教学策略,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授学生以”渔”,使其乐学、会学。在诵读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享受祖国古代汉语的神韵;在感悟方面,能用自己的话对整体内容进行正确、清楚、连贯的表达,能由故事内容感悟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能结合实际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在实际操作中有以下不足:

1.评价应该是有针对性的,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具体的反应,而不是笼统的一概而过,学生有明显错误的地方及时纠正。

2.学生练习不够多,只在开头进行了生字书空,如果加上小练笔可能会好的很多。

3.注意学习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发现在理解文章时使用的是哪种方法。在拓展学习“映雪读书”时,引导学生使用学习过的方法理解文章,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4.教学节奏单一,应该有所侧重,充分利用课堂突破重难点。

41a8268fa5604d4e855afe941366bb66.jpg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  吴佳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诗人杨万里于六月的一天早晨在西湖旁的净慈寺送友人林子方时所写。作者没有写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在古诗教学中,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注重对同学们诗歌朗读的引导。首先,我让大家用多种方式读,在读的过程中对生字和诗句加以指导。再划分停顿,读出诗歌的节奏。对于诗句意思的理解,需要解决重点词语。因此,我注重对诗句重点词语的理解。在解决了重点词语的意思后,我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理解诗句的意思。

在语文教学中,想象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通过想象,孩子们会获得更好的体验。小古文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通过古诗范读,领悟诗意想象画面,再运用西湖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的想象,让他们仿佛身在其中,产生美的感受。范读要注意结合诗意,语调抑扬顿挫,写景的诗句还要读得婉转悠扬。

本节课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1.对学生的错误答案要及时指出,不能误导其他学生。例如,在理解“接天”一词时,学生看图片认为莲叶长得高,所以才会与天相接,其实不然,是因为莲叶铺满了整个湖面,数量非常多,一直延伸到荷塘的尽头,远远望去,就像与天相接。

2.对于学生的发言,应该有针对性地点评。例如,当学生的发言特别精彩或者朗读特别有感情时,可以让其他学生掌声鼓励。今后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低年级活泼的课堂氛围。与学生交流时,应更多投入情感,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和生动的语言来感染学生,让师生间的交流更加自然和谐。

512fe3e35dff48ed904b44299b68b7af.jpg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  柏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诗人早晨出门送别友人是即兴而作。作者先发感叹,再写实景,虚实结合,表现手法独特。全诗语言浅近明白,生动描绘了六月西湖独有的美景,色彩明丽,意境开阔,由衷地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同时描写了西湖盛夏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诗人的热爱之情。

一.不足之处:

1.课堂语言要精炼、精准,诗题停顿读准确。

2.整堂课前松后紧,前面朗读、识字部分用时太长,导致后面的诗意讲解时间不够,上课时应该把握重点,抓住课堂节奏,不拖拉。

3.课堂出示的展示图要结合课件,与古诗意境相符,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能更好的理解古诗。

4.在引导学生探索诗意时,在孩子讲述困难时,应该及时引导,出示词语讲解帮助孩子理解诗意,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5.平时上课过程中要引导孩子发言时声音洪亮,勇敢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6.教师可以范读课文,让孩子模仿练习,培养孩子朗读水平。

7.在展示书写环节上,应该先出示书写偏弱的作品,引导孩子观察书写问题,在观察书写较好的作品,形成对比,便于学生分析,加强自身书写质量。

二. 改进措施:

1.对课堂节奏要准确把握,区分好重点,有详有略,要精准把握教学时间。

2.课堂上指生回答时,根据教学内容提两三名学生即可。

3.在教学中,要融入课堂环境,与课程、学生、三者融为一体,切实感知课程,才能让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4.眼里有学生、心中有教材就是要抓准教材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要做到合适、合宜。

5.要做教材与学生的桥梁,引发学生对课文及学习内容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

6.教学应该有两个出发点,不仅要从教材与教师的角度出发;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只有如此,课堂才会充满活力,学生才会真正爱上语文。

d32a5f24eaa54c77909cd73c8ab38959.jpg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  许梦洁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之作。诗人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表达对友人的不舍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

一.不足之处:

1.在读诗题教学环节,划分出节奏,尝试让生读,选取开火车读的方式过于浪费时间,缺少让生自由练读的过程。

2.按照韵律读完古诗,让生初步感知画面,过早出示图片,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先让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说一说,再出示图片,有助于生想象力的发挥同时理解诗意。

3.在说诗文大意时,把生自由练说和同桌互相说融为一体,省略了自由练说过程,易导致生偷懒不说的问题。

4.在探究诗题送别友人和诗中美景关系时,不够简洁明了,师说的内容过多,太复杂不利于二年级小朋友的理解。

5.在指导书写的环节,笔顺讲解不够细致,班级学生存在很多倒笔画的问题以及描红没有做到一笔描成,笔笔到位。需要在平时不断落实到位。

二. 改进措施:

1.在问题回答上,指名说时找二至三个学生进行分享,节约课堂时间,不重复生的回答,只点出精彩回答与全班分享。

2.在配乐朗诵时,还需要注意音量的配合,音乐开始几秒让生进入情境,再开始范读。

3.在教学中,注重让生自己说,进行自主学习,再进行合作探究,这个环节不可省略,先让生自己说诗文大意,再同桌合作说一说,最后进行全班交流。

7396cf0b85604dab88bc5957060293c4.jpg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  蔡焱林

一:不足之处

1:没有足够的教学机智。在学生没有回答出预设出的答案时,教师没有肯定学生的思维对学生进行引导,反而用对错来禁锢学生的思想。

2:教师的提问没有明确的指向性,导致学生的回答偏离了课堂的主方向。

3:课件和配乐作为课堂的重要辅助工具,应该精选精用。在引导学生通过图片理解诗歌时,图片上有不必要的动画影响了学生的观看和想象。同时配乐声音过大,没有很好辅助学生的朗读。

4:学小古文应该更重视方法。在识记生字和理解难懂词语环节,只是让学生把预习的成果重复回答了一遍,学生没有在课堂上达到实质性的提高。

5: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关注学生,给学生自己思考、实践的空间,只是老师一味的灌输。

二:改进措施

1:须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在学生回答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时候不应该急于否定学生,对于一副图片而言,有很多可以想象的空间,应该肯定学生的观察思考,然后说那我们今天再来学一首关于荷叶的诗,自然导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须精确自身的提问设计和提问语言。如在引导以景寄情时,本诗的重点在于描写西湖六月的莲叶和荷花,所以提问时也应把指向放在面对西湖六月的风光,杨万里会对林子方说什么,而不是杨万里和林子方的过去,使得学生的回答偏离主题。

3:在课前要精细检查课件,确保呈现给学生的都是对学生而言有帮助的,不要有多余内容干扰学生的思考。同时朗读配乐不仅要和教学内容适配,更要对教师以及学生的朗读有帮助,声音应该更小一点,同时提前播放配乐营造氛围再进行朗读。

4:须重视方法指导,让学生掌握技巧,提高语文素养。让学生预习不只是为了呈现词语的意思,更重要的是交流方法,你是怎么认识这个字或者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个词语。可以是通过字的结构可以是联系上下文,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这种学生才能获得系统的方法,培养学习小古诗的能力。

5:教师须明白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要关注学生的吸收情况,在问题提出后应该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让学生是实实在在尝试、思考过了,而不仅仅是被老师的思维牵制。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