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站群导航

主站

幼儿园

小学

中学

特殊教育

少年宫

手机版
设为首页 | 统一身份认证 |
您的位置:首页 >澄心教师>青年学院>详细内容

青年学院

【澄苑研修】研课磨课促进步,且学且思共成长——“语路拾光”团队五月磨课小记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6-09 15:33:19 浏览次数: 【字体:

 “研课磨课促进步,且学且思共成长”。为提升青年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促进团队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附属实验小学解自忠校长亲自指导“语路拾光”团队开展五月份磨课活动。活动分两个学段开展,竺丽萍、王静、吴烈文老师执教三年级下册习作《国宝大熊猫》;吴佳、柏询、许梦洁、蔡焱林老师执教二年级下册课文《蜘蛛开店》。课后,解校长带领团队教师们从教学各方面认真研讨,发现课堂中的闪光点,反思需要改进之处。

 

17d1a484ee454c7ea4fce92e23d48b4a.jpg

《国宝大熊猫》教学反思

竺丽萍

通过教学实践后,反思整个教学过程,结合大家的中肯评价,感觉自己问题多多,现总结如下:

我对《语文课程课标》中关于小学中段习作目标要求搞得不够清楚,所安排的每个环节逻辑顺序还需要作相应的调整,应做到从感性到理性,从易到难,由表象到本质的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顺序。

教学资源没有发挥到应有的作用,有些环节可以弃之不用。比如了解大熊猫为何被视为国宝环节,可以保留其中的文字资料,另外两份资料可不要。再如同学交流搜集资料,课件上出示了表格,我在讲述表格后,学生交流如何,没有反馈。我逐段分析范文,拔高了目标。分析了很多写了什么,却没有说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帮助不大。

整节课我在教学组织安排上缺乏效率意识,显得松散无序。教学环节不够清晰,让学生思维混乱。指名汇报时,只要让学生说你了解了哪些内容,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补充,老师指导做得不够。这篇课的目标是把收集到的材料串连起来,做到通顺有序,这些我都没有做好。

如果这样安排可能效果更好:

可联系联系本学期“昆虫备忘录”与第一单元“我的植物朋友”习作中的“植物备忘录”两方面的知识,唤醒学生已有学习经验,为学习者构建知识块链提供帮助,既能温故,又益于知新。

学生提问时就要有意识地强调、引导学生将问题进行分类,可以先提问再一起分类,也可以先一人提问,引导其他同类问题接着提问,进而总结问题类别。

围绕“把熊猫介绍书”写清楚讨论写作方法,可以先回顾单元文本《我们奇妙的世界》和《海底世界》的写作特点,得出秘诀一“确定写几个方面”,再引导学生排列表格中的表栏目信息,简单交流分享,如先写外形,再写食物,最后写价值。进而结合两课再讨论秘诀二“围绕一句话写清楚一个方面”,先回顾课文,再借助园地中的例子练习,然后回归习作主题,简单说说如何设计中心句。

当然,其实还有许许多多问题,感谢各位同仁给我——指出,我深感自己的不足,也明显感受到我的差距,清楚地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也感谢这个团队,促使我不断向前!

 

f7f0996058b74e7895eaef9875a8e14c.jpg

《国宝大熊猫》教学反思

王静

这次的习作是写一篇命题作文——《国宝大熊猫》。三年级的学生对大熊猫并不陌生,在电视上、书本上或在动物园有看见过,也或多或少了解它的外观、生活习性等,但想要更准确清楚地介绍仍需借助课外资料。基于此学情,再结合对习作要求的解析,本次习作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参考书中图表或查找的资料了解大熊猫,介绍大熊猫时能做到准确、清楚”,教学难点确定为“初步学习整合信息,准确、清楚地介绍熊猫”。

在教学流程设计上,本节课大体为以下四个板块:

第一个板块是导入环节,创设“招募‘熊猫大使’”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他们从快乐的情感体验中引入课堂学习中。

第二个板块是提出问题,学会表达。围绕课前整理出来的六个相关熊猫的问题交流,打开写作的思路。根据书本上大熊猫信息表、学生自己查找的资料、教师提供的资料,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归纳出写作要点:内容准确和表达清楚。

第三个环节是动笔写作环节,出示写作要求,学生在此前交流的基础上,再结合自己的资料介绍大熊猫的一到两个方面,教师重点巡视指导表达有困难的学生。

第四个环节是展示作品,欣赏评价环节。本环节在出示评价标准后,教师先示范评价一、两篇,然后学生根据要求互相评价,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整节课按照此环节上下来,整体还比较流畅,从学生最后完成的习作来看也还是不错的。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

1.对“整合信息”的指导不足。“初步学习整合信息”这一教学目标没有很好的落实,教师更多的是让学生跟着自己搜集的资料学习,并没有指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归类整理,以致于学生后期写作时层次不清晰。

2.对“查找的资料”的运用不足。课前学生其实做了充足的准备,但整节课仅有两三个问题让学生充分交流,学生空有众多资料,却无交流的机会,这也直接影响了动笔时对资料的运用。板块二的设计中,应放手让学生熟悉、交流自己查找的资料,真正发挥资料对此次习作的辅助作用。

3.习作展评的时间不足。整节课前两个环节花费的时间较多,尤其是交流“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中国国宝?”这个问题时处理拖沓,导致后面展评的时间不足。应该将前面的教学内容修改,给20分钟以上的时间让学生动笔写、展评习作,用习作展示激发写作兴趣,用习作评价巩固习作要点。

 

4803aff5985e4616aeccc74e04489368.jpg

《国宝大熊猫》教学反思

吴烈文

本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本节课设计了四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提出问题。教材呈现了有关大熊猫的三个问题,并用省略号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提出自己对大熊猫感兴趣的问题,大熊猫的黑白色有什么作用?胖乎乎的大熊猫擅长运动吗?第二部分,提供信息。教材提供了一张参考图表,分别对名称、类别、食物、分布地区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提示学生可以“再查找资料,补充其他内容”。第三部分,习作要求。通过自读自改,和同学交换习作等方式,以达到准确介绍大熊猫的目的。

课堂上,以熊猫大使“乐乐”的一段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想当上熊猫大使,首先对熊猫要有充分的了解。随后,引导学生利用教材提供的参考图表,解决“大熊猫只吃竹子吗”“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两个问题。借助韦恩图,解决“大熊猫是猫吗”这个问题。最后,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抓住信息中的关键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准确地了解大熊猫。

整节课下来,教学目标能够达成,但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课前,布置预习任务时,要明确要求,搜集与大熊猫相关的资料,并做好详细记录。教学过程中,科学设置教学环节,合理分配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一节习作课,应做到讲练结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练习、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习作的点评要有指导性,选择两位有代表性的习作,在修改的过程中,让学生得到提升。

 

e6a1858567cb4296bd5d1185476b5b9d.jpg

《蜘蛛开店》教学反思

吴佳

《蜘蛛开店》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一只无聊的蜘蛛决定开一家商店,由于来的顾客一次一次让其崩溃,由卖口罩改到卖围巾再改到卖袜子。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一件事情做起来都不像我们想的那样简单,所以做事情一定要全面考虑。课文故事情节简单,一波三折,内容丰富。

教学生字中,我采用的是随文识字,让学生们一边读课文一边在语境中理解生字和词语的意思,再深入到字与词的识记。例如:通过做动作演一演来记住“蹲”;通过朗读第一自然段理解“寂寞”的意思等。

语文学习,阅读尤其重要。我在指导课文的阅读时,从蜘蛛开店的原因以及蜘蛛遇到的三位不同特征的顾客入手,鼓励孩子们大声朗读,借助表情符号,用惊讶、开心的语气去读,从读走入课文情境。

课堂上,我层层递进,逐步落实语文要素。童话故事具有结构反复的特点。本文分为“卖口罩”、“卖围巾”、“卖袜子”三个部分,写法相似,都是按照蜘蛛想卖什么、写招牌、顾客是谁、结局怎样的顺序来叙述的。因此,在讲故事之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是利用什么方法讲故事的,逐步渗透“借助示意图、借助相关语句、借助插图”等借助提示讲故事的语文要素。

但是,本节课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1.随文理解“寂寞”一词不够深入,应抓住“每天”“蹲在网上”等词,让学生在课堂上试着演一演来加深理解。2.在整体感知时,通过“蜘蛛卖了哪些东西?商店里来了哪些顾客?”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梳理文章内容,但学生的回答比较零碎,应试着用“蜘蛛卖了(   ),(   )来买东西。”这样的句式回答问题来培养学生完整表达的能力,也为“根据示意图讲故事”这一目标的达成做铺垫。3.朗读指导不到位。应适时提供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文意,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地朗读语句。

 

92fef0e896764ff9875a75f048c5d86a.jpg

《蜘蛛开店》教学反思

柏询

《蜘蛛开店》写了一只无聊的蜘蛛决定开一家商店,由于来的顾客一次一次让其崩溃,由卖口罩改到卖围巾再改到卖袜子。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一件事情做起来都不像我们想的那样简单,所以做事情一定要全面考虑。

一、教学效果

1.在教学“蹲”字时,它的形旁是“足”,引导学生想一下自己蹲下的时候脚是有动作的,跟脚有关系。这样能够让学生记得更牢,对形声字的理解也更容易一些。

2.指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示意图复述故事,并展开想象,鼓励学生讲故事的同时为故事加一个结尾,为后面的展开想象说一说做铺垫。

3.教学本课,我从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出发,从图文对照入手,引导学生在看图、阅读的过程中感悟课文的内容,并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及课文插图,创设生动形象、富有童趣的课文情境,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4.对重点语句进行有感悟的朗读指导。在体会蜘蛛开店辛苦的时候,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来体会。例如出示句子“蜘蛛织啊织,足足忙了一个星期,才织完那条长长的围巾。”抓住重点词“织啊织”和“足足”,并指导朗读,逐渐体会情感。

二、不足之处

教学中,教师讲解内容过多,而引导学生思考的环节较少,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显。课堂上学生讨论的次数较少,每次讨论不够深刻,时间仓促,很快就让学生展示成果,效果不佳。

这节课后,我发现自己要学习,要提高的地方实在很多。日后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一定要注意明确教学目标,并采用多种方法有效的落实。要以提升学生的素养为导向,扎扎实实进行语言的运用练习,让学生习得方法,做到“用课本去教,而不要只教课本”。

 

374465c450fa4e56bdd7698a5c74682d.jpg

《蜘蛛开店》教学反思

许梦洁

《蜘蛛开店》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讲述的是一只蜘蛛因为寂寞、无聊决定开一家商店。他卖口罩,来了一只河马,他织口罩用了一整天。他卖围巾,来了一只长颈鹿,他织围巾足足忙了一个星期。他卖袜子,来了一条四十二只脚的蜈蚣,他吓得匆忙跑回网上。课文故事情节简单,一波三折,内容丰富。

我认为这一课中做的比较好的是:层层递进,逐步落实语文要素。童话故事具有结构反复的特点。本文分为“卖口罩”、“卖围巾”、“卖袜子”三个部分,写法相似,都是按照蜘蛛想卖什么、写招牌、顾客是谁、结局怎样的顺序来叙述的。因此,在每次讲故事的时候及时引导或者提问学生是利用什么方法讲故事的?逐步渗透“借助示意图、借助相关语句、借助插图”等借助提示讲故事的语文要素。

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1.对于词语朗读指导的把握有所欠缺。不仅需要指导学生读准读好字音,有些词语还需要读出它蕴含的情感,如“寂寞”一词,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通过多种形式读准字音,并未深入情感层面。2.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学智慧的领悟不够深刻,针对“蜘蛛做法有哪些问题”这一问题,备课时做出了许多预设,但在进行教学实践时学生并未按我的预设回答,回答别出心裁,此时应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深入引导,正确的引导反而会是教学亮点,这一问题让我对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教学是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是促进者引导者,用学生的眼光多个角度去思考,只要最终达成我们课堂的教学目标,都是可行的,我想这才是真正的以生为本,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我认为今后在教学指导的过程中,注意方法的引导,可以设置问题框架,但不局限于事先的预设,尊重学生各种想法,从学生角度思考,加以引导,以实现教学目标。

 

cf96dea2cd5b47b4a3be5b63d4ee15d7.jpg

《蜘蛛开店》教学反思

蔡焱林

《蜘蛛开店》是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一课,是篇简单易懂的童话故事。这个童话故事贴近儿童生活,篇幅不长,语言幽默风趣,为学生构建了一个理想中的世界。

优点:

1:在生字教学方面,我采用的是随文识字,在语境中理解字词意思的基础上进行识记,如:通过做动作来记住“蹲”;通过第一自然段的朗读来理解“寂寞”;结合生活经验来识记“店”;通过字形溯源认识“罩”“编”等等。

2: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从蜘蛛开了什么店入手,紧接着就是对蜘蛛三次开店这一重点的解读。结合本课童话故事的特点,考虑到二年级孩子活泼的天性,我将三次开店的部分分解成三个看似独立但又紧密相连的小故事。这三个小故事在结构上是基本相同的。第一个故事,主要设计让学生了解蜘蛛开店的原因,招牌的内容,顾客的特点以及开店的结果,这样的设计主要引导学生学故事发展的脉络,也为下一个故事的学习做铺垫。

不足之处:

1.教学语言上有些繁琐,一些口头语需要注意。

2.应注意培养学生从读中去感悟的能力,从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就可以把握对重点词句的理解。

3.应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完整表达的方式和习惯。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