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站群导航

主站

幼儿园

小学

中学

特殊教育

少年宫

手机版
设为首页 | 统一身份认证 |
您的位置:首页 >澄心校务>通知公示>详细内容

通知公示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2018-2019学年阳光体育运动方案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9-01 09:35:13 浏览次数: 【字体: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积极贯彻“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推进体育大课间活动为重点,蓬勃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加强学校体育课程建设、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促进和谐校园等紧密结合,培养成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明礼仪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二、活动目标 

1. 通过“阳光体育”特色创建,形成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学校实际情况的阳光体育长效管理和运行的机制,保证学校阳光体育正常进行。

2. 增强学生体质。确实保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有效实施。全面提高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水平。

3. 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营造人人参与、生气勃勃的校园“阳光体育”氛围,创造良好的“阳光体育”条件,学生参与、学习、享受阳光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体育观。

4. 以 “阳光体育”特色学校为抓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化学校素质教育。以体强身,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以体辅德,提高学生道德素养;以体增智,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以体益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三、基本原则

1. “阳光体育”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意识的同时,还有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发挥“阳光体育”育人功能,以达到健体,又促德、调智、益美等教育功能。

2. “阳光体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差异,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因人制宜发展学生特长。每天的体育锻炼,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体育活动项目,能够成为他们展现个性,发挥特长。

3. “阳光体育”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相互促进。“阳光体育”每天的可以弥补体育课课时少、课堂运动负荷不够等缺陷。体育课则可以为指导体育锻炼健康、有序、科学地进行。体育课上系统的学习运动技术,培养运动技能;“阳光体育”归纳为“用”,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运动技术,形成的运动技能有了用武之地。通过“学”来提高“用”,通过“用”来体现“学”的质量和水平,达到“学”与用的有机结合,以共同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这对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促进“学以致用”具有积极意义。

4. 开展“阳光体育”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配合体育课教学,保证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形成制度。认真组织实施“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大力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积极创建学生快乐体育园地,加强学生体育社团建设。通过广泛开展学生体育集体项目的竞赛、主题鲜明的具有地方特点的学生体育活动等,不断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5. 学校“阳光体育”与社区、家庭体育活动形成合力。学校与社区、家庭密切配合,把学校“阳光体育”延伸到学生居住的社区,延伸到家庭,学生在假期、休息日也有丰富的体育活动。

四、“阳光体育”特色创建的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处室领导、体育老师为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规划和实施。


姓  名

职  务

职 责 分 工

组长

李兆文

校长

全面领导创建工作

副组长

余志远

副校长

分管校长,具体负责拟定计划实施创建工作

林丽

副校长

负责南苑的实施工作

呙晓云

副校长

负责北苑的实施工作

 

 

 

 

王世贵

教导主任

活动时间和负责教师的安排

吴庆圣

校办副主任

分管体育工作,活动时间和负责教师的安排

程桂华

教科室主任

负责指导“阳光体育”科研工作

陆唐满

总务主任

负责北苑后勤保障

高承民

总务副主任

负责南苑后勤保障

卓荣中

政教主任

协助搞好北苑群体活动

顾芳

政教副主任

协助搞好南苑群体活动

马金花

政教处副主任

协助阳光体育心理健康

倪永萍

级部主任

负责一年级级部

沈世敏

级部主任

负责二年级级部

曹兰梅

级部主任

负责三年级级部

高春燕

级部主任

负责四年级级部

谷卫章

级部主任

负责五年级级部

苗一鹏

级部主任

负责六年级级部

全体班主任及体育老师

负责相应班级的群体活动和技术指导

四、体育与健康课程管理办法

教导处每学年安排课表时,按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体育课,其中每周每班一节体育特色项目校本课程,当天如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当天下午要利用夕会前后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40分钟的体育活动,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时间。

五、大课间活动实施办法

1、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1)教导处每学年安排课表时,按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体育课,当天如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当天下午要利用夕会前后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30分钟的体育活动,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时间;

(2)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学校统一安排大课间活动。上午大课间30分钟,活动是广播操加班级集体活动,雨天在教室进行活动,晴天在室外进行活动;

(3)学校体育组每学年要安排好各个班级大课间活动的场地和器材以及学生进出场的线路;

(4)班主任要积极配合体育教师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

2、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促进“阳光体育”习惯形成

(1)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列入学校体育活动计划,形成集体体育的习惯;

(2)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列入班集体竞赛范围,以竞赛促进班集体体育氛围的形成;

(3)为了促进人人参加班集体体育活动,群众性体育活动必须人人参加比赛,不能参加的要出具医院证明。

3.设立学校“体育节”,形成浓厚体育氛围

设立学校“体育节”,宣传体育文化、培植体育兴趣、开展体育活动、举行体育比赛、表彰体育先进个人和集体,形成浓厚体育氛围,培植学校体育文化。

(1)每年4月为学校体育节,列入学校工作计划;

(2)体育节为校长室主抓,各部门参与的综合性活动;

(3)每届学校体育节制订详细的实施计划。

六、体育社团课程管理办法

加强学生体育社团建设,培养“阳光体育“特长生

(1)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兴趣设立田径、篮球、排球、足球、跆拳道、乒乓球、羽毛球、定向越野、啦啦操等体育社团;

(2)各个体育社团要做到成员落实、场地落实、指导教师落实;

(3)为了解决学校教练不足,聘请校外教练充实学校教练队伍;

(4)积极组织社团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促进水平提高,激发参加社团活动的积极性;

(5)学校要加强对社团活动的支持和管理,保证社团活动正常有序开展,要组织进行社团活动考核,保证活动的质量。

七、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

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1)每学年进行一次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

(2)体育课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达标的项目及标准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技能,提高水平。

(3)结合达标的项目及标准开展群体竞赛活动,增强锻炼兴趣,激发锻炼的积极性,提高达标的项目运动水平。

(4)把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作为体育成绩考核和评优评先的重要组成部分,测试成绩达到良好以及以上者,方可参加三好学生评选,促进学生重视达标和达标成绩。

八、校园体育竞赛制度

每年学校校级比赛计划

1、9月广播操评比

2、10月校园足球联赛

3、11月跳绳比赛

4、12月踢毽子比赛

5、1月冬季长跑比赛

6、3月定向比赛

7、4月校田径运动会

8、5月校篮球赛

9、6月大课间球操评比

10、7月篮球、跆拳道、举重、足球、定向、无线电侧向夏令营

九、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建设与管理办法

(1)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兴趣设立篮球、跆拳道、举重、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定向越野、啦啦操等体育社团;

(2)各个体育社团要做到成员落实、场地落实、指导教师落实;

(3)为了解决学校教练不足,聘请校外教练充实学校教练队伍;

(4)积极组织社团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促进水平提高,激发参加社团活动的积极性;

(5)学校要加强对社团活动的支持和管理,保证社团活动正常有序开展,要组织进行社团活动考核,保证活动的质量。

十、学校体育教科研工作管理办法

开展学校“阳光体育”研究,提升创建水平

(1)学校设立“阳光体育”研究课题,研究学校开展“阳光体育”的途径和方法,探索管理、活动开展、提升活动水平和文化氛围形成的规律,促进学校“阳光体育”的有效性。

(2)邀请各方面专家对学校阳光体育活动进行指导,确保创建实施方案的可行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十一、活动保障

1. 认真学习,转变观念,达成共识

以贯彻新课程理念为主旨,组织老师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认真理解“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深刻反思自己,了解学生发展之需,使广大教师深刻体会到:拥有健康才能拥有明天,热爱锻炼就是热爱生命,在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质量的工作中,注入快乐体育的全新理念,确立合作、竞争、快乐、主动、健康发展的体育工作观。

2. 加强领导,保证时间,形成制度

以将快乐体育、趣味体育引入体育活动为主旨,强化活动的领导与管理,并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在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过程与评价上形成有效管理,充分挖掘校内外各种体艺课程资源,不断丰富和发展活动的内涵,不断提升活动水平。

3. 全员参与,注重评价,强化激励

坚持学生全员参与,学校领导紧密配合,教职工全员协作,突出活动的评价作用,对先进班级和个人予以适时激励,并将各种评价资料存档,作为学期考核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领导、班主任、老师、学生系列考评中,以保证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十二、体育活动事故的处理

1. 在场学生发现险情后要及时报告在场老师、卫生室保健老师和班主任,紧急或情况复杂时还应及时报告学校领导;有关教师应立即到达现场,了解伤者情况,判断伤情,先行急救;遇到重伤的或不能判断伤的,应及时送医院检查、急救或打120救护电话。

2. 及时通知家长及其他监护人,以便做出救治决定,并作好安慰工作。

3. 保护现场、了解事故发生经过,调查事故原因,作好有关记录并保护现场,采集有关证据,以利于对事故处理做到事实清楚,责任明确。

4. 重大的伤害事故要及时上报校长室和社会事业局。

 

监督电话:57791701-8010    57058801

 

信大附小

20189


打印正文